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汉霖有约·品读丨2023年乳腺癌系列会之SGBCC 2023早期乳腺癌领域进展回顾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5/19 11:09:14  浏览量:503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SGBCC 2023已经落下帷幕,形成了每两年更新一次的St.Gallen乳腺癌国际专家共识。为追踪早期乳腺癌领域诊疗进展,传递最新治疗理念,在大会主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莹莹教授和执行主席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烦繁教授的策划和组织下,本期汉霖有约·品读栏目,数十位乳腺癌领域专家就SGBCC 2023各亚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优化治疗策略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编者按:SGBCC 2023已经落下帷幕,形成了每两年更新一次的St.Gallen乳腺癌国际专家共识。为追踪早期乳腺癌领域诊疗进展,传递最新治疗理念,在大会主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莹莹教授执行主席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烦繁教授的策划和组织下,本期汉霖有约·品读栏目,数十位乳腺癌领域专家就SGBCC 2023各亚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优化治疗策略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大会主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莹莹教授大会执行主席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烦繁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并欢迎各位专家参会。
 
 
在专场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姚静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晁腾飞教授带来了《SGBCC 2023 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优化治疗》讲课内容。晁腾飞教授从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新辅助达pCR后的选择、抗HER2辅助治疗持续时间、新辅助未达pCR的选择以及辅助阶段的升阶和降阶治疗进行了精彩介绍。
 
 
四位讨论嘉宾针对3个问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分享。如果患者早期肿瘤在2-3cm之间,是否进行双靶辅助治疗?而如果患者较为年轻且T3,是否也采用同样方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文斌教授认为,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浸润及患者年龄都是重要的考虑内容。对于这部分患者,会优先进行新辅助治疗;如果患者达到pCR,则后续治疗方案采用单靶或双靶均可。而如果直接进行辅助治疗,则会更推荐单靶治疗。湖北省肿瘤医院郑红梅教授认为,年轻患者预期生存要求更高,因而辅助治疗中会使用双靶治疗。而如果患者在新辅助中单靶可以达到pCR,则术后继续单靶治疗;但若患者危险因素较多,建议使用标准的双靶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进行了TCHP新辅助治疗,后续辅助阶段该使用何种方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谢琳卡教授认为,降阶治疗需要保证疗效,因而需要审慎对待;而升阶治疗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会继续使用HP方案维持治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孟优教授认为,如果患者通过双靶达到pCR,则建议继续使用双靶治疗。
 
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术后残余部分转为阴性的患者,后续需要如何治疗?SGBCC中部分专家建议使用T-DM1,另一部分专家则建议转为蒽环治疗。周文斌教授赞同使用T-DM1的治疗方案。郑红梅教授同样首选了ADC药物T-DM1,而后续是否联合使用CDK4/6抑制剂或内分泌药物,则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谢琳卡教授认为,T-DM1强化治疗无论HER2是否转为阴性都能获益,因而推荐使用T-DM1。孟优教授认为临床实践有别于临床试验,目前证据支持使用T-DM1进行强化治疗;此外激素受体状态也会影响治疗方案。
 
 
江苏省人民医院谢晖教授主持下,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金鑫教授进行了《SGBCC 2023早期TNBC相关治疗进展》的讲课。金鑫教授对早期TNBC铂类的应用、免疫是否应该联合密集剂量化疗、Ⅰ-Ⅱ期TNBC如何选择优化治疗方案、辅助阶段免疫治疗的应用以及辅助免疫治疗是否可以与奥拉帕利、卡培他滨联用等问题分别进行了深入和详细的分析。
 
 
在谢晖教授的主持下,三位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对于具体哪些TNBC新辅助治疗会加入铂类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琼教授表示,使用铂类治疗时会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及获益情况;总体而言,会选择更年轻、更耐受或者预后更差患者加入铂类;治疗方案会选择紫杉烷类、蒽环和环磷酰胺基础上联合铂类。
 
如果已进行免疫治疗,化疗方案是否为剂量密集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珏教授认为,TNBC患者化疗药物已使用多种,临床医生需要考虑副作用,因而实践中优先选择三周治疗方案,而较少使用剂量密集方案。通过分析KEYNOTE-522研究的EFS结果差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娟娟教授分享了对新辅免疫治疗后non-pCR患者继续免疫治疗时长和获益的见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小鹏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人民医院李薇教授分享了《SGBCC 2023早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决策》讲课,从早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前内分泌治疗、辅助化疗决策、辅助内分泌治疗持续时间的选择以及阿贝西利辅助治疗的推荐原则等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李薇教授指出,HR+早期乳腺患者在5年后仍有复发风险,在选择患者进行超过5年的内分泌治疗时,应估计复发风险并预测治疗效果。同时,需要考虑年龄和合并症等竞争性风险,但也需要考虑内分泌治疗的耐受性。此外,阿贝西利对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高风险早期乳腺癌领域无浸润病变生存和无远处复发生存均有获益,且获益幅度不断提高。
 
 
在马小鹏教授的主持下,4位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对于目前预测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因素(RS评分、年龄、淋巴结转移状态等)的具体权重问题,李烦繁教授表示,淋巴结转移状态是临床危险程度中较为重要的评判标准。标准基因检测的RS评分也是评估危险因素的重要指标,其中年龄的影响较大。多因素的预测模型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的患者,淋巴结转移、RS评分或年龄哪个更重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敏教授表示,早期HR+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仍然面临很多困惑,国外经验不能直接应用于中国患者。淋巴结状态是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1-3个患者,需要结合组织学分级、年龄等临床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考虑淋巴结阳性因素后,患者年龄和RS评分应如何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郭旭晨教授表示,临床因素是辅助治疗和强化治疗的重要参考。年龄与HR+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底层逻辑密切相关,年龄较轻患者复发风险更高。阜阳市肿瘤医院刘峰教授表示,HR+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目前存在争议,化疗疗效并不十分确定。国内基因检测并未普及,因而无法使用基因检测结果对治疗进行指导。国内医生目前主要通过临床经验进行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抉择。
 
 
最后徐莹莹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早期乳腺癌的不同亚型确实提高了疗效,但也引起了不少困惑。目前针对HER2+乳腺癌的升降阶梯讨论较多,升阶梯路径较为明确,即新辅后双靶双化疗non-pCR患者的T-DM1强化及后续的T-DXd强化;但经过新辅助治疗后的高危三阳性患者,需要从分子亚型的本质进行考量。降阶梯给了新的治疗思路,但均处于探索阶段。三阴性乳腺癌的优化方案及治疗流程仍在进行,期待后续的临床应用。新辅助免疫的配伍方案、应用时间和时间仍需继续探索。大会执行主席李烦繁教授分享了参会感受,表示本次会议青委专家充分交流,带来了许多思考,期待后续会议的再次相聚。
 
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